日前,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监测中,在一名确诊患者家中门把手上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,避免病毒接触类传播旋即成为疫情防控的焦点之一。
疫情之下,无论是居家隔离的宅客,还是已经返城工作的人员,避免与疫点的直接接触都显得十分必要。所幸的是,一批以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为代表的AI智能设备正因为避免物理接触,远程操控的特点而为人们构筑了一道无形防线。
戴口罩之外 也要注意接触类传播
人在打喷嚏的时候,一次性能喷出10万个唾液飞沫,这些飞沫以每小时145公里的初速度在空气中传播。躲避这"十万点暴击"的方法是戴口罩,或干脆宅在家里进行自我隔离。但这只是新冠病毒的第一道防线。
随着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不断深入,也揭开了新冠病毒的另一道传播路径——接触类传播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频繁触点也都是病毒寄居的隐秘地带,例如家里的下水道、水龙头,甚至是门把手。对于社区的居民或是已经返工的人而言,如果不小心触摸到门把手,或指纹门禁上的病毒,再接触食物或揉眼睛时就可能发生感染。
智能设备构筑防线 无感门禁助力安全通行
勤洗手或不接触是避免接触类病毒传播的主要方法。另一方面,目前AI技术突飞猛进,在社区、车站和办公区内,智能设备都成为疫情之下的一道防线。
在社区,社区大门口和每个楼门单元都安装了门禁和人脸识别系统,在疫情防控中,可以帮助社区有效地拦截危险因素。

GAT为武汉加油